女性脫髮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基因、環境、壓力、頭皮護理不當(例如常常拉扯頭髮、駁髮、電染等等)、免疫系統失調、不良飲食習慣、疾病、藥物,以及產後等,要改善必須對症下藥。

與連續生長的指甲不一樣,頭髮的生長並非連續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人的一生,可以經歷大約10至20個頭髮周期,而每個頭髮的生長期為二至六年,處於生長期的頭髮細胞分裂活躍,正常大約有85至90%的頭髮都是處於生長期。生長期之後,便是2至3個星期的衰退期(佔所有頭髮的1%),這時候,頭髮不會變長變粗,而且毛囊細胞準備進入細胞死亡的階段。衰退期之後,便是休止期(佔所有頭髮的10至15%),這時候,毛囊逐漸萎縮,頭髮完全停止生長,容易脫落。當頭髮脫落後,毛囊又會再長出新的頭髮,重新開始生長周期。

一般人每天脫落50至100條頭髮屬於正常,如果發現每天梳頭時脫落的頭髮多於100條,便有機會代表休止期的頭髮佔所有頭髮之中多於15%,亦代表有脫髮危機。
一般來說,女性常見脫髮問題有以下幾種:
1
女性型脫髮(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

又稱為「雄激素性脫髮」,通常發生在25至30歲後,因為雌激素減少,又或者體內有大量男性荷爾蒙,轉換成DHT攻擊毛囊,令毛囊萎縮,導致脫髮。女性型脫髮和遺傳(頭皮的毛囊對男性荷爾蒙比較敏感),又或者卵巢和腎上腺皮質突然分泌很多雄激素有關(荷爾蒙失調)。
和男性脫髮的「M字額」和「地中海」不同,女性脫髮的一般症狀,大多是分界位置越來越闊、頭髮變得稀疏幼細、頭皮外露等,約有6%的女士有此脫髮困擾。當女士發覺有髮線向後移的情況,通常已經進入了女性型脫髮的中期,同時頭髮分界線明顯變得稀疏和露出頭皮。
2
脂溢性脫髮(Seborrheic Alopecia)

一般從20歲開始出現,和頭皮的皮脂分泌過盛阻塞毛孔有關,常常伴有頭屑、頭皮油膩和痕癢等症狀。當毛囊積聚了過多皮脂,細菌容易滋生而引致發炎,使生長期的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造成頭髮掉落問題。通常頭頂及前額兩側的頭髮對稱地變得幼細及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