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變化與好奇心驅使下,珠寶師與創作者往往會從不同時代與文化中汲取靈感,形成生生不息文化交流。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策劃主辦,並得到卡地亞全力支持的「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除了探索女性與珠寶之間的密切關係和精彩故事,其第三部分正是呈現中國和世界藝術如何激發卡地亞的創作靈感,我們今次便與大家一起欣賞當中展品。

自古以來,女性的美態與氣質都是人們的欣賞對象,在很長的時期,歐美上流社會的女性甚至被喻為「籠中鳥」,直至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社會的進步加上交通的發展,令女性積極爭取自主,同時勇於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卡地亞一直對世界不同文化有強烈的興趣,而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Jeanne Toussaint(1887-1976年)看到這股新潮流。卡地亞的設計師們持續受到中國、埃及、印度、日本與俄羅斯等地文化藝術的啟發,在珠寶設計上運用嶄新的風格、物料與色彩,是次展覽的第三部分「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便讓我們從珍貴的展品清楚看到箇中脈絡。

中國風格化妝盒
卡地亞巴黎,1928年
卡地亞典藏
化妝盒上鑲嵌的庭院仕女圖,仿自一件Louis Cartier(1875–1942年)收藏的清康熙(1662–1722年)五彩瓷盤。化妝盒內配有一面鏡子,中間設有唇膏盒,還有兩個帶蓋的粉盒,名副其實的中西合壁之作,同時反映文化與時代的交融。

瑞獸手鐲
卡地亞巴黎,1954年
卡地亞典藏
瑞獸造型是在中國傳統建築與工藝中常見的主題與裝飾元素,賦予作品祝福與吉祥喻意。這枚特別訂製的手鐲,以色彩鮮明、精雕細琢的橙紅珊瑚珠子配上閃爍的瑞獸頭像,呈現不一樣的東方文化風情。

陰陽吊墜
卡地亞巴黎,1919年
卡地亞典藏
象徵天地萬物平衡調和的太極圖案,是中國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這個陰陽吊墜正是以此為靈感,將原為平面的太極化為球體,展現創新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