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設計師Thierry Mugler在2022年1月23日於巴黎辭世,享年73歲,時裝界失去了一位天馬行空、百無禁忌的設計大師。多才多藝的Thierry Mugler既是專業舞蹈家,也是時裝設計師、香氣調配師和藝術顧問。自1973年起Thierry Mugler首個時裝系列經已獲得具影響力的時裝編輯青睞;踏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高級訂製服系列更是獲得高度評價,其精緻、大膽而前衛又具性吸引力的高訂服完全顛覆大眾對時裝的想像與定義。現在這我們一起回顧這位傳奇人物的故事。
Thierry Mugler生平

Thierry Mugler (1946-2022) 原名:Manfred Thierry Mugler,他於1948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北部著名小鎮Strasbourg。自少熱愛畫畫的他,在9歲時開始學習舞蹈,14歲更加入芭蕾舞團。而這個「專業」亦讓他與舞台服飾設計結下不解之緣。
碼時代之前誕生的Thierry Mugler神話

名模Eva Herzigova,形象是半天堂鳥半變種爬行動物的混合體,一隻被乳膠包裹着的雌性昆蟲,準備吞噬一切的血紅嘴巴;穿一身Harley-Davidson風格打扮女主角的Emma Sjöberg⋯⋯Thierry Mugler的宇宙彷彿就是這種陳腔濫調式的集體想像。用陳腔濫調形容已經很貼切了,這意味着有些人認為他的風格很漫畫化。然而社交網絡文化,總是渴望刺激官能的照片,為全數碼時代之前誕生的Thierry Mugler神話增添了虛幻又易被廣傳的層次感。早前,這位時裝設計師和他的作品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展出,由Thierry-Maxime Loriot策展;他於2019年在蒙特利爾策劃這活動的首個版本。摒棄高高在上的看法,全面審視反傳統、充滿活力和複雜的願景。不必贅述,馬上看看這個私密又獨特的故事,你會發現他的作品與他本人密不可分。
(Emma Sjöberg在1992年George Michael的MV “Too Funky”穿着Thierry Mugler的招牌設計。)
「夢想家,美的鬥士」

Thierry Mugler曾形容自己是「夢想家,美的鬥士」。對於他來說,唯美的戰鬥早就開始。這是一個在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的中產階級縮影下感到窒息的孩子,與水療中心的醫生父親和個性古怪得像Norma Desmond和Jessica Rabbit混合體的母親的生活故事,他就像名導演添布頓選擇逃離洛杉磯郊區的沉悶乏味,建立自己的新世界一般。「我要建立比我強大的、本能的東西。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無法做其他的事。幸好我有一點天賦,否則我最終會成為一個乞丐吧。」他笑着說。他很反叛,跳過高中,喜歡在大教堂唱歌的修女,會修補其衣服,並且已經在用小紙板製作劇院。「我對這個家庭和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感到窒息,所以我開始盡我所能創造世界。我透過博物館、電影、自然、動物看到的世界⋯⋯」他通過做自己來延續對抗平凡的鬥爭。舞者Thierry Mugler出場了。「舞蹈,救了我,」他說。「對平衡的追求,超越自我以走得更遠、更高的渴望很適合我,也跟隨我體現於創作衣服上。」幸福和成功就存在於這種近乎苦行的自律中。
(Thierry Mugler與Andy Warhol,攝於1986年。)
於1974年創立品牌Mugler

1968年,萊茵國家歌劇院的舞者Thierry Mugler「去了」巴黎。這是一場街頭革命,他默默為自己的事業奮發。他參加舞蹈試鏡時發現了「造型師」這個職業;當時的大型時裝公司沒有任命設計師的傳統,通常是從造型師那裡購買他們的設計。於是,他拿起鉛筆。很快,舞者變成了「雕塑家」:巴黎出現了一個像原子彈般厲害的人物,他的作品解剖人體結構,美化人體,更讓人頭暈目眩。Mugler於1974年創立品牌,1975年舉行首次時裝展,展現非凡的才華。在添布頓的電影作品中,我們遇上令人一見難忘的剪刀手愛德華和牡蠣男孩,而在這位年輕的設計師身上,「格格不入」的怪誕行為卻洋溢着快樂與勝利感。昆蟲、野獸、戰士、未來派蛇蠍美人 ⋯⋯他們的魅力與所謂的巴黎懶洋洋品味形成鮮明對比。Mugler的作風絕不是一個巴黎人,而是一個以旅行和人生體驗自我滋養的環球旅行者。他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在阿姆斯特丹的一艘駁船上待了五年。這位夢想成為像太空人Youri Gagarine般冒險家的設計師,冷戰期間前往探索東方國家,乘坐麵包車穿越阿富汗,從加爾各答前往大阪。
(Thierry Mugler的標誌性昆蟲設計,圖為1997年春夏高級訂製系列。攝:Dominique Isse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