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最後一天,Jean Paul Gaultier來到法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大學(SCAD Fash Lacoste)的博物館, 出席其個人時裝電影展——「CinéMode」的開幕式。這個展覽在La Caixa基金會和法國電影博物館的支持下, 由Jean Paul Gaultier、電影導演Matthieu Orléan以及製片人Florence Tissot共同策劃,經過三年精心籌備,在Lacoste為時尚和電影愛好者帶來一場歷時六個月的精采文化盛宴——從Peter Greenaway的《The Cook,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情慾色香味)、Luc Besson的《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Jean Paul Gaultier職業生涯中為各種電影創作的服裝,都在這裡被一一展現。

其實Lacoste位於普羅旺斯南部,是一座古建築林立的小村莊,這裡至今保留着中世紀原生態的外觀樣貌。站在Lacoste村莊山頂的城堡遠眺呂貝隆山谷的獨特景觀,你會瞬間理解為甚麼古今中外的藝術家都喜歡來此尋找創意靈感。
一座聳立在山城頂部的城堡,屬於大名鼎鼎的時裝設計師Pierre Cardin。本世紀初,Pierre Cardin陸續購買了村裡十幾間傳統石頭屋,用於放置藝術品。後來美國的SCAD在這裡建立了法國校區,不但帶來了專業的遺產保護團隊,也為Lacoste帶來了全新生機。Pierre Cardin在世的時候,經常邀請學校師生去城堡作客,這裡彷彿是藝術家的世外桃源。
Pierre Cardin的1970年代員工和終身密友——Jean Paul Gaultier是Lacoste的常客,他來到這裡如同回家一樣熟悉。「我很高興CinéMode展覽在SCAD Lacoste展出。Pierre Cardin和Lacoste密不可分,而Cardin先生對我來說至關重要。」
沒有電影就沒有Gaultier

Jean Paul Gaultier為Madonna設計的錐形胸衣, 原型來自電影《Falbalas》的服裝指導Marcel Rochas在1940年代的作品。
Pierre Cardin是Jean Paul Gaultier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時尚入門恩師。在遇到Pierre Cardin之前,Jean Paul Gaultier自學成才,他更傾向於將William Klein和John Waters這樣特立獨行的電影製作人視作老師,他直言不諱 :「我把我的職業歸功於電影,如果我沒有看到Jacques Becker的《Falbalas》,我就不會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
《Falbalas》拍攝於1940年代,講述一位時裝設計師和其繆思的故事。「電影中有一場時裝騷,看到那一幕,我立刻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回憶道。因此, 《Falbalas》佔據了CinéMode展覽第一層最重要的位置——電影中行騷的片段前,是Jean Paul Gaultier在不同人生階段以這部電影為靈感創作的一系列服裝,比如1999年那件有着絲綢雪紡內襯的黑白西裝裙,靈感來自女主角Micheline Presle的經典裝束,2012 年Gaultier為李宇春巡迴演唱設計的經典造型,就取材於這一款 ;鮮為人知的是,Jean Paul Gautler標誌式單品——錐形胸衣,同樣和這部電影密不可分。1990年代Madonna在《Blond Ambition》巡迴演唱會中穿上圓錐連體束身服一鳴驚人,便是借鑑了《Falbalas》服裝指導Marcel Rochas在1940年代的作品,而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那件連身衣,成了時裝影響流行文化的重要見證。

電影《第五元素》中「Leeloo」出場的繃帶衣成為經典。
電影給予Jean Paul Gaultier靈感,Jean Paul Gaultier也不斷用才華賦能電影。即使成為如日中天的高訂大師,也從未間斷與電影界的合作。展覽的第二個空間展出了Jean Paul Gaultier為《情慾色香味》及《第五元素》等電影的設計手稿,如果你是電影迷,腦海中會立刻閃現那些服裝在電影中的出處。比如那件著名的繃帶衣,是《第五元素》的女主角「Leeloo」出場時穿的。這套服裝不但符合劇情需要,也相當有Jean Paul Gaultier風範——這件以「underwear as outerwear」內衣外穿為概念的神作,其實是在匆忙中設計的,搭配Luc Besson親自為Leeloo塑造的橘色Bob頭,反倒成為這部電影最令人難忘的視覺標識。除了女主角之外,Jean Paul Gaultier也成功為電影裡其他角色以及幾百位群演設計了經典的服裝,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Jean Paul Gaultier也因此被提名凱撒電影獎 (César du Cinéma) 的最佳服裝設計。幾十年過去了,《第五元素》 的服裝設計依然在流行文化中長盛不衰。對於此,Jean Paul Gaultier謙虛地說:「這是導演、演員、布景和服裝共同作用的結果。」
還有一些典藏款,比電影本身還要出名。例如電影《Querelle》(霧港水手)中的水手服,集合了1980年代Jean Paul Gaultier一系列玩世不恭的經典元素 :龐克、刺青、水手間條、鏤空……裸露中充滿了孩童般的率真,充滿了具有矛盾和衝突的美感,簡直讓人分不清這件衣服是來自劇場還是騷場。而濕身透視衫的概念,則在Jean Paul Gaultier的1994春夏Les Tatouages系列得以再現。
騷場也是劇場

在法語中,「導演」和「設計總監」都可以用 「directeur」這個詞來表示,或許正因為如此,Jean Paul Gaultier認為服裝設計師就是騷場上的導演,而這種超前的概念或許來自他的老師——Pierre Cardin。
17歲那年,在Marc Bohan的鼓勵之下,Jean Paul Gaultier決定毛遂自薦,把自己的草圖寄送給巴黎的各大服裝設計師;就在18歲生日當天, 他收到了最棒的生日禮物:成為Pierre Cardin的助理。
「1970年代我剛為Cardin工作,他在自己買的劇院裡上演了一場壯觀的時裝騷,除了幾百件衣服外,還有投影、舞蹈、非常現代的鋼琴伴奏,就像一齣舞台劇,我非常喜歡。」這種多姿多采的騷場演繹讓Jean Paul Gaultier大為震撼,讓他意識到「時裝騷是一種慶祝和展示藝術的方式。哪怕是來自生活的東西,在時裝世界裡也可以用戲劇的方式展現」。在他創辦自己的品牌後,也延續了這種有趣的方式。
雖然沒有正式的記載,但Jean Paul Gaultier應該是最早玩轉「素人模特兒」概念的設計師。從1976年個人第一場騷開始,到2020年最後一場騷結束,每次發布會他都試圖表達人類的多面向。在Jean Paul Gaultier騷場上,可找到身形豐腴的Beth Ditto、懷孕的Jourdan Dunn、戴着鬍鬚的Conchita Wurst……女模特兒留着平頭、男模穿着裙裝更是常規操作,這些不常規的繆思們如同性格迥異的演員,一點點勾勒出Jean Paul Gaultier眼中的美——那就是世界的樣子,真實且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