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後浪推前浪雖是老生常談,卻是恆久不變的道理。每當我們認為現今一代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年輕的新一代往往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實在令人想不到今年才14歲的香港跳繩運動員王巧兒(Kaylie),竟然已經是世界跳繩比賽的30秒速度跳冠軍,誰又會料到當初毫無跳繩經驗的她,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跳繩高手?「一開始我見校隊有招生所以就去了報名,因為覺得跳繩好像很好玩。接觸過後才發現這項運動很多元化,不但有速度和花式之分,更有個人跳和幾個人一起跳,變化之多感覺永遠也試不完,亦不斷有人研發新的花式。」擁有無限可能的其實又怎會只是跳繩,還有那顆對事物永遠充滿好奇的青春之心。
付出必有回報

年長者有豐富的人生經驗,這些經驗固然是我們不斷成長的基石,但有時候也可能成為了我們給自己的無形枷鎖。從Kaylie身上,筆者觀察到的不只是年齡上的青春,更多是從對答中流露出還未被社會洗禮的赤子之心。她不會因為前路困難重重就去擔憂未知的煩惱,只因堅信努力付出必有回報。「跳繩也許講求一定的天分,但我認為後天的努力永遠更重要。與生俱來的才華可能令你更容易上手或是比其他人更快完成動作,但即使天分沒有比別人優秀,只要願意努力練習和付出,一定可以成功。」

她形容跳繩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一星期至少花四到五天的時間練習跳繩,如果有時太久沒有練繩反而感到渾身不自在。而Kaylie現實中的家人亦同樣在這條路上給予她最大的支持:「無論在金錢還是時間上他們都很鼓勵我去進行這項運動,每場比賽都會出席為我打氣,平時也會陪我一起練繩,就算是上年要到美國參加比賽亦陪我一起去。」這些無形的力量,正是她勇往直前的動力。

「由參加不同的比賽再到獲得獎項,都可以增強我的自信心,就好像驗證了自己付出那麼多時間去練習的成果,給自己一個肯定。」Kaylie先前提到上年到美國參加世界賽,原來是她第一次出國比賽,她說,在花式跳繩項目時其實自己非常緊張,還未出場就已害怕到說不出話,幾乎要哭出來。「我出場時一直在內心跟自己說不可以哭,一定要忍住,慶幸到最後零錯誤地完成了我的那套花式。完成的瞬間我立即哭了,已經是說不出話的狀態。」情緒正是青春的最佳證明,證明我們在意自己熱愛的事情,並希望做到最好和追求進步。要是Kaylie沒有一直為比賽努力練習,相信她也不會為此感到緊張不安,而結果亦給予她最好的交代。這次經驗同樣令她了解到原來出國比賽和在香港比賽的氛圍有如此大差別,為她在未來遇到同樣情況前做更好的準備。
前進時亦須回望

天秤有兩邊,人的思維亦未必能永遠保持正面。電影《玩轉腦朋友》中代表快樂的Joy一開始並不希望主人公出現除快樂以外的其他情緒,對代表悲傷的Sadness更加不屑一顧,之後的慘況可想而知。與其盲目地反對壞情緒,接納並擁抱它們反而更能找到突破的空間。Kaylie也曾經陷入跳繩的低潮期:「那段時間經常會跳得不流暢或是不在狀態,變得一直很迷茫。直到有一次跳繩時突然大哭一場,覺得對自己很失望,好像浪費了很多時間也沒有任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