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拳館,揮拳的呼喝聲和沙包的打擊聲此起彼落,即使是平時沒有接觸運動的人,恐怕也不禁躍躍欲試想對着沙包打幾拳。泰拳雖然不是奧運項目,但在香港是一項頗受歡迎的運動,參與者大概最主要還是為了健康瘦身。葉穎恩(Yana)雖然是由跳街舞轉為打泰拳,但短短數年時間已經勝出多個拳賽,更成為了香港女拳后並奪得金腰帶。對她來說,不管是在那條賽道,只要肯堅持就一定能達到心中的目標:「我從泰拳中學會了忍耐。在暗淡無光的日子,只要默默努力,時間和機會一定不會辜負一直堅持和努力的人。」
不要低估自己

要贏,有一項條件十分重要,那就是好勝心!可能有些人會害怕被標籤過度好勝,感覺負面,但我們也不要忘記這股好勝心往往是我們永不言敗、不怕輸、挑戰自我的原動力。而這份熱愛挑戰的精神亦是Yana由街舞轉戰泰拳的原因;跳過十年街舞,在澳洲的國際比賽奪冠,使她渴望尋求更多的刺激。「街舞的高難度動作滿足了我這種性格,其後經同學介紹下接觸泰拳,一試之下便愛上了。因為對打或比賽確實會有一定危險,卻帶給我刺激且具挑戰性的體驗。」

我們觀看泰拳比賽時,目光可能會聚焦在擂台上的兩位選手,但Yana永遠提醒着自己,能夠上到擂台勝出比賽,背後默默支持自己的人同樣重要。「背後其實有無數人的支持,才能成就自己上台一刻,包括教練及練習夥伴等。讓我在這項運動感到『我非孤身一人』,亦成為我一直堅持的原因。」其實不只是打拳,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每一次的成功除了要感謝一直努力的自己外,都應該感恩幫助過自己的所有人。態度,永遠決定着一個人的高度。

「泰拳,會有拳、腳、肘、膝,又稱為『八臂拳』。長距離可運用『踢腳』、『撐腳』;中距離可用『拳』;近距離可用『肘擊』或『膝擊』,所以變化多端。」可能不少人也分不清楚泰拳與一般拳擊的分別,拍攝時觀察着Yana為我們擺出的各種打拳姿勢,不禁讓人佩服她的靈活性,她也表示過去跳舞的經驗對自己在打泰拳上有着不少的幫助。「街舞令我的身體比較靈活,所以比賽時的閃避或出入位步法較靈敏,被人稱為『技巧型拳手』。這種節奏感配合靈活度,令我出賽時會比較能掌握時機,從而增加勝出的機會。」這種自信絕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對自己日常訓練的肯定,若然在比賽前就已經認定自己會輸給對手,在場上又怎能發揮全力?

「刀仔鋸大樹」的經歷原來也曾發生在Yana身上,「曾經在一次世界賽的初賽中對戰法國選手,當時因為怕自己會太緊張,並沒有特別去了解對手背景,勝出後才發現對方是上屆世界冠軍,在職業賽的表現也很厲害。結束賽事後,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竟然能戰勝一個這麼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