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湯水推介!排毒去濕湯水喝什麼?去濕水煲幾耐?寒底如何去濕?以下教大家如何去濕毒,以及分享10款清熱解毒去濕湯水、清肝去濕湯、排毒去濕湯水!
1
去濕湯水推介: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
冬瓜 500克
薏米 50克
排骨 300克
陳皮 1片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做法:
1. 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冬瓜洗淨去皮去籽切塊,排骨汆水後備用。
2. 鍋內加入1.5-2公升清水,放入陳皮、紅棗和生薑,煮至水滾。
3. 放入排骨、薏米,轉小火煲1小時。
4. 最後30分鐘加入冬瓜,煲至軟身即可。
5. 可加少許鹽調味(不建議放過多調味料,以免影響去濕效果)。
冬瓜性寒,清熱利尿,消腫去濕,有助減肥和降血壓;;薏米健脾去濕、利尿消腫,適合濕氣重、水腫、皮膚粗糙者。這款湯水適合濕氣重、水腫、消化不良人士,能幫助身體排濕、清熱消腫,是夏季或潮濕天氣的理想湯品。
2
去濕湯水推介:粟米鬚茯苓湯

材料:
粟米鬚 30克(新鮮或曬乾皆可)
茯苓 20克
赤小豆 30克
瘦肉 200克(可用豬骨或雞肉代替)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做法:
1. 赤小豆提前浸泡1小時,瘦肉或豬骨汆水去血水,粟米鬚洗淨,茯苓稍微沖洗。
2.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紅棗、生薑,煮至水滾。
3. 加入瘦肉、粟米鬚、赤小豆、茯苓,轉小火煲1.5小時。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粟米鬚是天然利尿劑,有助去濕排水、減輕水腫、降低血壓;茯苓健脾祛濕、促進代謝,特別適合脾虛易水腫人士;赤小豆有助去濕消腫、促進尿液排出,改善下肢水腫。這款湯水特別適合濕氣重、水腫、尿少、身體疲倦的人,能夠有效利尿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排毒,特別適合夏天或潮濕天氣飲用。
3
去濕湯水推介:蓮藕薏米鯽魚湯

材料:
蓮藕 500克
薏米 50克
鯽魚 1條
紅棗 5顆
生薑 3片
陳皮 1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蓮藕去皮切塊,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囊。
2. 鯽魚清洗乾淨後用紙巾抹乾,熱鍋不加油,將魚兩面煎至微黃(此步驟可去腥,使湯更鮮甜)。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生薑、陳皮、紅棗,煮至水滾。
4. 放入鯽魚、薏米,轉小火煲1小時。
5. 最後30分鐘加入蓮藕,煲至軟身。
6.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蓮藕能促進血液循環、補血養氣,有助改善面色蒼白、手腳冰冷;薏米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特別適合水腫、濕氣重者;鯽魚補氣健脾、益氣養血,令湯底更加鮮甜,對體質虛弱者有補益作用。這款湯水適合濕氣重、消化不良、水腫、皮膚暗啞人士,能健脾祛濕、補氣養血、促進血液循環,特別適合秋冬季節或濕氣較重的日子飲用。
4
去濕湯水推介:雪梨百合瘦肉湯

材料:
雪梨 2個
百合 20克(可用新鮮或乾百合,乾百合需提前浸泡30分鐘)
瘦肉 200克(可用豬展或瘦豬肉)
南北杏 10克(南杏5克 + 北杏5克)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雪梨去皮去核切塊,百合(如用乾百合)浸泡30分鐘,紅棗去核,南北杏沖洗乾淨。
2. 瘦肉洗淨後切大塊,放入滾水中汆燙2-3分鐘,撈起沖洗乾淨。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瘦肉、紅棗、生薑,煮滾後轉小火煲40分鐘。
4. 放入雪梨、百合、南北杏,繼續小火煲30分鐘。
5.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可省略),即可飲用。
雪梨清熱潤肺、生津止渴,能緩解喉嚨乾涸、燥熱咳嗽,特別適合秋冬乾燥季節飲用; 百合滋陰潤肺、安神助眠,有助舒緩肺熱及心煩氣躁;瘦肉補充蛋白質,增強身體免疫力,使湯底更鮮甜;南杏潤肺化痰,北杏有助止咳。這款湯水適合秋冬燥熱、喉嚨乾涸、皮膚乾燥、濕氣重人士,能清熱潤肺、滋陰養顏、健脾去濕,尤其適合長期咳嗽、氣管敏感或喉嚨乾燥的人飲用。